更新時間:2025-11-19
點擊次數:93
正確使用與定期維護是確保土壤水分測定儀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。本文從操作規范、故障排除到日常保養,提供全流程指導。
操作規范:細節決定測量精度
插入深度:傳感器探針需完-全插入土壤,避免部分暴露導致數據偏差。例如,某型號要求探針周圍90%的影響區域為直徑3cm、長6cm的圓柱體。
垂直受力:插入時握緊傳感器塑料部分,避免探針彎曲。若土壤堅硬,需先用鉆孔器預打孔。
環境避讓:避開強陽光直射、雨雪天氣,防止傳感器內部結露。某監測站因未及時清理太陽能板積雪,導致電池充電不足,數據中斷3天。
數據采集:手動模式下需先觸發采集再讀數;自動模式下需設置合理間隔(如每30分鐘一次),避免數據冗余。
故障排除:快速定位問題源頭
無數據顯示:
檢查電源:用萬用表測量蓄電池電壓是否>12V。
檢查通訊:確認RS485或無線模塊連接正常,嘗試重新插拔通訊線。
檢查傳感器:某案例中,數據異常原因為傳感器連接線松動,重新插緊后恢復。
數據偏差大:

鹽堿地干擾:啟用數字濾波功能,或選擇抗鹽型傳感器。
溫度影響:啟用溫度補償算法,或選擇寬溫域設備(如-20℃至70℃)。
傳感器損壞:
外觀檢查:查看探針是否彎曲、線路是否破損。
功能測試:用標準土壤樣本(如含水量20%)進行比對,誤差超±5%需更換。
日常維護:延長使用壽命的秘訣
清潔保養:
每次使用后用軟布擦拭探針,禁止用水沖洗或浸泡。
長期存放前,將傳感器置于干燥劑中,避免金屬部分氧化。
定期校準:
每半年用標準顆粒液(如NIST可追溯的10μm聚苯乙烯微球)校準光路準確性。
每年送第三方機構進行全參數校準,費用約500-1000元。
部件更換:
干燥劑:每年更換一次,防止傳感器內部受潮。
探針:彎曲或磨損后需及時更換,某型號探針壽命約2000次插入。
存儲建議:避免自然損耗
短期存儲:存放于通風干燥處,溫度0-40℃,濕度<60%。
長期存儲:將傳感器與主機分離,主機內置電池充電至50%后斷電,避免過充導致電池老化。
通過規范操作與科學維護,土壤水分測定儀的使用壽命可從常規的5年延長至8年以上,為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持續提供可靠數據支持。